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轮回的业缘之地 - 赵国邯郸

轮回的业缘之地 - 赵国邯郸

我在前面关于前世胡亥那一章指出,胡亥在投胎到秦都咸阳赢政家之前那一世,是个赵国邯郸的女子,姓刘,且叫刘姬吧。并且我发现,其时赵高,赢政也和赵国首都邯郸有关系,都在那里生活过,所以我认为邯郸是我那一世的重要业抵 兀业牧榛暧寻橛Ω迷谀抢锘慵 R院 ξ 只刂 氐闹行南咚鳎 依囱罢夷切┝榛暧寻樵谀且皇赖淖 溃 谷挥兄卮蠓⑾帧A跫Ш罄辞ǖ皆焦 ⒄梗 瞧鹨蛴谒笆朗俏魇┑囊翟怠?/font>

对照春秋时代吴越争霸里面的几个人物夫差,勾践,西施,范蠡,伍子胥,再来找他们在邯郸的对应人物,我认为赵国白发白须,百战百胜的名将廉颇就是一夜白头的东吴武圣伍子胥转世,而智慧过人,善于辞令的赵国名臣蔺相如就是越国谋臣范蠡转世。在这一世,这两个旗鼓相当的全智全能的人物共辅一主,亦敌亦友。两人相争,最后又和解的"将相和"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勾践在这一世转世为秦王赢政,是前面两人的共同对手。这几个当时风云一时的人物,都以邯郸为人生舞台,并不是一个巧合。

蔺相如这个角色,和夏末伊尹,商末姜尚,越国范蠡的历史角色,人物性格如出一辙,都是谋士,名相的这样的身份,都是以谋斗胜的才子智士类型。他在这些前世的角色,人生经历,专业特长和历史作用都大同小异 - 经商出仕,投身官宦人家做家臣门客,开始不得赏识十分郁闷,后来抓住机会择遇明主,功成业就便急流勇退。他在西汉的转世沿用了他这一世的名字,是为司马相如。他是河北省蠡县人,河北就在北京边上,大约是他后世转世在北京的前世渊源吧,蠡县这个出生地点明了他前世是范蠡的线索。。我发现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世代以来,审时度势,择主而事,是个随波逐流,顺应时势的精明人。这一点,在今世他写给我的信中,毫不讳言。

廉颇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著名武圣,也是著名的德圣,以忠勇,慷慨,坦荡,闻过则改的高尚人格被历史称颂,受世人景仰。这些和伍子胥的人格也是完全一致的,而且两人同样在军事上都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强秦虽凶悍狡诈,但是对于智勇双全的赵国大将廉颇依然甘拜下风,无法灭赵。最后赵国昏君听信谗言,用人失当,疏远及至罢免廉颇,逼他出走异国,才落得国破家亡。这一系列情节安排,和伍子胥的人生真是异曲同工啊。

细节上,他们同是白发白须,这也是一个相同的线索。廉颇是河北省人,他的今世也祖籍河北省,就的就是这个前缘。他今世是北京人,就的也是这个前缘。他的后世五胡人石勒统一北方,建立后赵政权,这个赵字的国号,来自于终生对赵国忠贞不渝的廉颇的祖国国号。而很显然,大宋的赵氏皇室前世显然都和战国时代的赵国宗室有关,所以我推论亡秦英雄赵国士大夫赵高,就是宋高宗赵构的前世。而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石勒的转世,也就是赵国抗秦名将廉颇的转世。

蔺相如和廉颇同是赵国人,一文一武,可谓珠联璧合,是赵国的忠良大臣,赵国有了他们,才多次化险为夷。而范蠡,伍子胥同是楚国人,虽然各事其主,然而彼此惺惺相惜。姜尚和申公豹则是同门师兄弟,关系也是亦敌亦友,各事其主,姜尚为了两人的同门之谊,差点放弃封神大任。今世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门师兄弟,一个儒雅一个帅气,既是好友又是情敌。这样的灵魂友伴关系,前后世基本一致。我相信我在刘姬那一世既然同时和蔺相如廉颇这两位名臣同在邯郸,同为赵国人,应该和他们两个都认识,有业缘纠缠。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证明了我关于刘氏那一世回溯记忆的合理性。

他们两个人在清朝转世为乾隆康熙,彼此欣赏,成为关系密切的祖孙俩。康熙还在世的时候,弘历(乾隆)就立誓如果以后自己继位,自己在位的时间绝不可以超过祖父的在位时间,后来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提前退位当了太上皇。这个故事固然反映了乾隆对祖父的尊重,不愿偈越康熙的荣耀,同时反映了两人在前世同样的关系。廉颇因为战功辉煌而被官拜上卿,权倾朝野,非常威风。后来地位卑微的蔺相如主动要求携带和氏壁出使秦国,演出了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秦庭之上,斗智斗勇,既谒止了秦国的野心,打破了秦王骗玉的鬼把戏,又使得和氏壁毫毛无损地返回赵王手中。赵王从此拜蔺相如相国,班列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傲,对动动嘴皮子就当了大官的蔺相如极为不服气,放话挑衅,两人关系一时非常紧张。

蔺相如于是每天早朝时就称病不上朝,避免列班时站在廉颇前面。廉颇就说蔺相如怕他,蔺相如使人告诉他,自己躲着不是因为怕他,自己连秦王都不怕,如何怕他。这样做是因为不愿让别人知道两人朝堂上相争,有失和气,若是传到秦国,让敌人知道赵国将相不和,恐为国家带来战祸。廉颇听后极为惭愧,上门负薪请罪,蔺相如从此和廉颇成了好友,同心同德,报效国家。因为这个缘故,蔺相如一向都避着廉颇的光环,自谦退让。这样的关系到了康乾盛世时,身为孙子的乾隆是蔺相如转世,自然无论如何也不愿风头超过自己的祖父,廉颇转世的康熙了。

关于这两个人我还要补充一个线索,伍子胥建了姑苏城,又称胥城。范蠡则建了南京城,古代又称石头城。我一直认为红楼梦写的是皇家的事,宝玉的原型是宝亲王弘历,贾政的原型是雍正,疼爱宝玉的贾母的原型就是康熙(易父为母,弱化这个人物在书中的篇幅),黛玉的原型是和因弘历迷恋而不被世俗皇室所容而被迫自尽的雍正妃。书中有个特点,所有贾氏的嫡系子孙的名字均含有王字,比如贾琏,贾瑞等,就是暗指他们的原型都是皇子皇孙的亲王身份。黛玉名字里的玉字和宝玉名字里的玉字一样都是王字的变体,同样指代两人的皇室身份。宝玉原型是宝亲王,黛玉原型是雍亲王妃,即后来的雍正妃。黛玉和贾政的关系从原型的夫妻变成了贾政姐姐的遗孤,书中将两人原型的婚姻关系的改成舅甥关系,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们对宝黛恋原型的乱伦指摘。

黛玉有抑郁症,她的苏州人出身,似乎都是呼应雍正妃的前世线索。弘历即乾隆的前世是范蠡,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点明了这个石头城的前世姻缘。红楼梦开始说宝玉前世是石头(暗指建石头城的范蠡),黛玉前世是石头边的一株仙草(暗指她在西施那个前世和范蠡的爱情关系,以及她轮回在金陵秦淮河的那些前世,傍石头城而居)。两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悲剧反映的就是弘历和雍正妃的爱情悲剧。黛玉临死前焚稿断情,悲愤欲绝地喊道: 宝玉,你好(狠)......气绝身亡,是雍正妃自杀殉情前对弘历始乱终弃的血泪控诉和绝望怨恨。

为了怕人家看不懂,悟不透这部书的真实寓意,书中埋藏了不少线索,其中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大观园的"金陵十二钗"。要看红楼不能不提这"金陵",有人曾经发问,为什么这金陵的十二钗全部跑到贾府去了? 也有人因为曹雪芹世家是江南织造,故此认为大观园原型就是金陵的江南织造府。其实这都是误会,不是正解。首先要解这个"石头记"的书名,就要从十二钗下手。

金陵,石头城,都是南京的古称,又是现在的别称,金陵十二钗这个命名就是点明"石头记"的书名来源,这个石头是金陵石头城的那个石头,而不是别的什么石头,这个石头就是范蠡。黛玉为什么是姑苏人呢? 黛玉的前世西施陈圆圆都是苏州人,就是这个前缘,而且一贯有抑郁症。黛玉转世来是为了还宝玉前世的甘露之恩,暗指了俩人的爱情虽然缠绵悱恻,但是只是一段露水情缘,没有结果的,宝玉的世俗配偶是宝钗。黛玉的玉是属灵的,她代表了宝玉的灵魂理想,宝钗的钗是金的是属物的,她代表了宝玉的尘世利益。宝玉宝钗的结合代表了宝玉最终为了世俗利益背弃理想牺牲爱人的最终选择,这也是伊尹之于妹喜的选择,范蠡之于西施的选择,元缜之于薛涛的选择,李亿之于鱼玄机的选择,汉元帝之于王昭君的选择,冒辟疆之于陈圆圆的选择,弘历对梅妃的选择。红楼指的是紫禁城皇宫的高大红墙,大观园就是圆明园。这是将一个皇宫的故事缩小到一个王公府邸范围而已,因为当时没有人敢明着写皇家的事。

也许曹雪芹并不了解这本书深刻的寓意,我相信上天借他的手写了这部不朽的名著,就是要记述历史这最为缠绵悱恻又最为令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大观园的名称来源于乾隆皇帝为圆明园亲笔题写的"大观"二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高颚都是来源于和雍正乾隆皇家有渊源的世家,曹雪芹还参与了圆明园的兴建过程, 这本奇书反映的故事无疑背景深厚。红楼梦得到乾隆皇帝的极大赏识,在他的时代大批刊印,无疑这个风流天子从中看见了他自己的影子。

南京秦淮河原来叫淮水,秦代被动工程引水入城,故此叫秦淮河。因为范蠡建石头城的前缘,加上秦朝引水入城的典故,这两个前世线索的交织,使得西施的后世秦二世胡亥选择这里为轮回的转世之地,前因后果就十分昭然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