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轩辕黄帝”不是华夏“正”祖! (转)

说到华夏文明的缘起,论者大多溯及炎、黄,“炎黄子孙”,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炎、黄并称,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对于炎、黄之关系以及历史、世系,历来纷言聚讼,不仅颇多异说,而且可能千古错谬!事关重大,有待澄清。
     首先根据《国语》中晋大夫胥臣臼季的叙述: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而此后的《史记·五帝本纪》却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曰:“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已,有蟜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
    又云:“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易传》云:“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依据《国语》,黄帝、炎帝是兄弟关系;而《易传》认为神农氏(炎帝)早于黄帝
    而西汉贾谊认同《国语》,认为“黄帝者,炎帝之兄”。又云“炎帝者,黄帝之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
    孔颖达正义“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继无怀之后,本起烈山,或称烈山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纳奔水氏女,曰听谈,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也”。此谓炎、黄之间当为世系时代之更替,而非兄弟关系。
    东汉贾逵另作新解,对于《国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的记载,他认为应解作“少典,黄帝、炎帝之先”。魏晋时唐固、虞翻言“少典,黄帝、炎帝之父”。韦昭《国语解》即赞成贾逵之说:“昭谓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言‘生’者,谓二帝本所生出也。《内传》髙阳、髙辛氏各有才子八人,谓其裔子耳。贾君得之”。此亦谓炎帝、黄帝同血缘但不同世代,并非兄弟关系。
   现在让我们来输理一下:
    首先要说明的是“神农氏”与“炎帝”的关系。司马贞《史记索隐》曰:“‘世衰’,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谓‘参卢’,皇甫谧所 云‘帝榆罔’是也。”案司马贞之说,“炎帝”乃身名,“神农氏”乃代名。孔颖达亦主此说,认为“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
   这一点我认为是肯定的,炎帝就是神农氏,实际上“神农氏”是图腾名,而炎帝是属性名。但是我再此强调一下,炎帝之“炎”字是讹传,实际上本字应当是“圭”,与“炎”字形近是一个原因;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著名的“炎黄大战”,所谓“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加之炎帝后裔蚩尤氏(实际上是第八代炎帝榆罔之孙)的更加“残暴”、异形,故似“火”之厉。也因此《大戴礼记》等后世之书就直接称“炎帝”为“赤帝”。这让本来就不怎么清晰的黄、炎(圭)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其次,炎帝神农氏自烈山氏传至帝榆罔共八代,相传520(或530)年,这一点也是肯定的。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与黄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最早的《国语》以及贾谊、唐固、虞翻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易传》为什么会认为神农氏(炎帝)早于黄帝,而《帝王世纪》也基本上认为黄帝与炎(圭)帝同宗而晚于炎帝。并且折中《国语》而认为所谓的“少典之子”的意思为后代而非“儿子”。
    那么问题是到底出在哪儿?这可是一个错谬千古的大事!原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自古以来一直错误地以为与“炎(圭)帝”发生战争的“轩辕黄帝”或称为“黄帝轩辕氏”就是“有熊氏黄帝”!不知此大谬矣!
     首先 依据《国语》,黄帝、炎帝是兄弟关系,并且黄帝以“姬”为姓,而炎(圭)帝以“姜”为姓。可是到我们的大史学家司马迁那里却又明言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
      奇怪的是,我们后人要么责备、否定太史之言,因为上古之世,依母族为“姓”,故“姓”皆是“女”字旁,如“姬”、“姜”、“姚”、“姒”等,怎么会有“公孙”之姓呢?要么作模糊处理,有时称“公孙轩辕”,有时又称“姬”姓,所谓黄帝,既云“有熊氏”,又云“轩辕氏”,又云“帝鸿氏”,有时连“缙云氏”也是!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其实正因为后人将“轩辕氏黄帝”当成为唯一的“黄帝”,所以才出现将黄帝(认为就是轩辕氏)放在神农氏炎帝之后的观点。不知有熊氏黄帝同神农氏炎帝一样也传多代(七代),只不过具体的名号已经无从考证(有流传,未知其实),而轩辕氏是第八代“黄帝”。
     但是这其中的特殊和奥妙在于“轩辕氏”有“黄帝”之名,却实际上不姓“姬”而姓“公孙”,也即不是“有熊氏”姬姓的后代!那么他与“有熊氏”姬姓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公孙轩辕氏”是“姬姓有熊氏”的女婿!就象后代的“帝舜”不是“帝尧”的儿子而是女婿一样,并且“帝舜”也不是《史记》上面所讲的黄帝(姬姓)的后裔,他实际上来源于西亚!此是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以后再论。
      不过不同的是我们知道“帝舜”是“帝尧”的女婿,而根本不知道、也没有想到“公孙轩辕”是“姬姓有熊氏”(应当是第七代帝鸿氏)的女婿!为什么出现这种情 况呢?原来历史有隐语,正是《史记》所谓的“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匿,天下谓之浑沌”,所以帝鸿氏才将天下传于有才德而堪传承的女婿“公孙 轩辕”,就象《史记》所讲的“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于是“公孙轩辕”乃践“黄帝”之位!
     也正因为如此,与黄帝族 同治天下的“圭帝”族才提出反对(因此未必是因为“神农氏衰”。当然或许第七代炎帝之名“哀”和第八代“罔”就是“神农氏衰”的“谥号”证明),第八代 “圭帝”帝榆罔采用妥协抗议的方法离开祖地,南下而之湖南。但是其子“器”反对妥协而自拥为“圭帝”与“轩辕氏”发生战争,这就是历史上面所讲的第一次炎 黄“阪泉”之战!显然最终“器”败北而走。
     随即走上战场的是“逐帝而自立,簒号炎帝”的蚩尤氏,因为从海外(此需另外讨论)获得青铜而私自铸造为兵器,因此蚩尤有恃无恐。因此早已经生反叛之心,“器氏”败北后,蚩尤随即与“轩辕黄帝”发生更大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战”!结果“轩辕黄帝”费了好大的劲,在“神人”的帮助(当时的中原还是农业文明,怎么可能敌过“铜头铁额”的蚩尤族?)下,才好不容易将蚩尤擒杀!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
    《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
    《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由此点我们知道,蚩尤族的厉害天下皆知!另外,蚩尤氏毕竟是炎帝族的正裔,而“公孙轩辕”是姻族的女婿。
     正因为如此,后世所传的黄帝后裔传承与《山海经》不同,因为《山海经》中的“黄帝”是“轩辕黄帝”。而后世所言的是有熊氏姬姓黄帝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又“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狄。”
      而此与后人比较熟悉的不一样。一般认为黄帝(就是《山海经》所讲的帝鸿氏)一生娶有四个妻室,她们是嫘祖、方雷氏、彤鱼氏、嫫母。据《史记·五帝本纪》、《帝王世纪》、《路史·疏仡纪·黄帝》等文献记载,嫘祖,西陵氏女,为黄帝正妃。她发明了养蚕缫丝之术,并教人以丝织帛,做成衣服暖身遮羞。次妃方雷氏、彤鱼氏皆贤淑。嫫母相貌很丑,但贤而有德,因没有名字,出嫁前人皆呼为丑女。黄帝认为“属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貌)虽恶何伤”(《吕氏春秋》),故娶为妻室,封号嫫母。
    关于黄帝的子孙,《国语·晋语》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唯青阳与夷鼓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藏、任、荀、僖、姑、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等书,与此大体一致。
    或谓你如此说法是否太过于“孤证”,是否还有其他的证明呢?
    下面我来分析以下“轩辕”的含义。
    多数人是依文解意义,认为所谓的“轩辕”就是“大车”的意思。古人也因此而编造出“车”是由轩辕黄帝而制造的说法,并且将它又运用到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战场上面——指南车。而实际上在《山海经》中根本就没有指南车的影子。而且国际上认同的观点,是苏美尔人发明了车子,并且把这种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的本土的考古上面,没有一点可以支持的信息。
    那么,“轩辕”到底是什么含义呢?这得参考一下天文学上面的星宿说。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而“轩辕”亦是星宿名,共有十七星,《史记·天官书》云:“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索隐》云:“《援神契》曰: ‘轩辕十二星,后宫所居’。”《正义》云:“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即北斗星——笔者注)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此或言十二星,或言十七 星者,盖轩辕宿本为十七星,而有二星属天猫座,三星属小狮座,,余者皆在狮子座,《援神契》当是除去属于天猫和小狮的五星(因此五星距轩辕之主体星群稍 远),则剩十二星。轩辕宿最明一星曰“轩辕十四”,即《天官书》所说的“前大星”,也就是狮子座a星,是一颗青白色的一等星,在春夜的空中极为醒目!
    那么古人将“轩辕”而命名此星宿,是否有必然的道理?《唐开元占经》卷六十六引《石氏》即言“轩辕星”是“黄帝之舍也”,可见古人的确是把“轩辕”视为“轩辕黄帝”之星。而在西方的星座(实际上源自古巴比伦)上面,将我们所说的“轩辕星”命名为“狮子座”,那么“轩辕”与“狮子”有关系吗?
    实际上近代学者郭沫若先生已经做过考证。郭沫若在《释支干》中云:
     “狮子本不产于中国,《尔雅·释兽》有狻麑,曰:‘虎窃(浅)毛谓之虦猫。’‘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郭璞)注云:‘即师(狮)子也,出西域。’…… 又《逸周书·王会篇》:‘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尾参其身,食虎豹。’案此亦即狮子也。其原文当为‘酋耳者,其身若虎豹,尾长三尺,食虎豹。’酋 耳当即巴比伦之UR,耳读而止切,虽系鼻音字,然鼻音而、儿、耳与舌音之R最易淆混。狻麑之名亦当自外来……酋耳之或作尊耳者,疑后人欲求与狻音切近之故 而改。中国有酋耳远来,又中、巴民族在殷周之际已有交通之一证据矣。”
   也就是说,“酋耳”就是“狻麑”,当即“狮”之缓音,波斯语中称Shire,更加接近汉音。《逸周书·王会》所记之狮子乃自央林输入,央林当即埃兰 Elam古国,是两河流域东南部的奴隶制国家,在今伊朗胡泽斯坦省,公元前三千年形成阶级社会和国家。埃兰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得、巴比伦诸国接触频 繁,其楔形文字即来源巴比伦,到公元前7-公元前6世纪,先后沦为亚述和波斯的属地。是周初之时埃兰仍然长途跋涉向周人进贡,则西亚诸国从何时即与中国有 交通虽不能确知,然要在殷商时期已有则是肯定的。
   郭沫若又云:“狮座之a中国称为‘女主象’,……希腊称为‘王星’,曰Regulus,其事亦起源于巴比伦。叶列妙士引亚拉图斯Aratus说:‘加尔达人(郭原注:即巴比伦)视此星为天界之王长,亦视为地上之王。’……而星名在巴则称为Sarru,此则与单阏之音极近。……由此变音,入后更变而为‘轩辕’也。”
   也就是说,“轩辕”实际上就是Sarru,也应当就是“狻麑”,也即“狮”!他的名字是“外来”的!
    然而,矛盾的是,《史记·天官书》云:“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唐开元占经》卷六十六引《石氏》曰:“轩辕,一名昏昌宫而龙蛇形,凡十七星,南 端明者,女主也,母也。”又《唐开元占经》卷六十六又引《淮南鸿烈》曰:“轩辕,帝妃之舍也”,又引《巫咸》曰:“轩辕,天子后妃之庭”,又引《石氏赞》 曰:“轩辕龙体主后妃”,也就是说,轩辕十四,即《天官书》所说的“前大星”,《石氏》所谓的“南端明者”,都是指狮子座a星,皆言“女主”或“后妃”。
     也即“轩辕”为“阴”为“女”象!但是同样的《唐开元占经》卷六十六引《石氏》却又言“轩辕星”是“黄帝之舍也”!是岂不自相矛盾?
    实际上“轩辕星”除“轩辕十四”,也即狮子座a星外,是“黄帝之舍也”,而“轩辕十四”则是其“后妃”也!
      但是问题不止如此!若仅仅如此,则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同样是《占经》又引《石氏》而说出了一个更加惊天动地的内容:“轩辕移外,民流亡,从胡人;移其 内,民人大饥,胡人来”!如此岂等于明白地说:“轩辕就是胡人”吗?!并且综合上面的说法,“轩辕氏”就是与“帝妃”(实际上是中央黄帝之女——狮子座a星)相匹配的“女婿”(其余的十六星)!
    “轩辕氏就是胡人”?没有搞错吧!不急,容我慢慢分析!
      首先,“公孙轩辕黄帝”对应“轩辕星”,那么“有熊氏(姬姓)黄帝”所对应的天象呢?前面引《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也就是说“有熊氏(姬姓)黄帝”对应的是“北斗星”。
    古时常言“中央黄帝含枢纽”,黄帝土(土色黄)德而居五行之“中央”,而天体上面居天之中央的是“北斗星”,古称“北斗星”为“天心”,而称北极星为“天心不动点”。
    中国自古流传的一直是对“北极星”和“北斗星”的崇拜,而不见对“轩辕星”的崇拜。
   《史记·天官书》称天文学中之至上神为“帝”,其言“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淮南子·天文训》亦云:“帝张思维,运之以斗”,《唐开元占经》卷六十七引《黄帝占》 曰:“北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别阴阳,建于四时,均立五行,移应节度,定诸纪纲,太一之事也。”《黄氏逸书考》辑《春秋运斗枢》曰:“北斗七 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衔殷南斗,魁枕参首,是谓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是说“璇玑玉衡”为北斗七星,天帝运之临制四乡,“以 齐七政”,而《春秋纬》则说:“北极星,……以斗布常,开命运,节序神明”,可见这个“帝”就是指北极星。
      道教认为,北斗是九天之精魂,九地之灵魂,九星之妙象,九州之威神。北斗在天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北斗运于中央以控驭四方的观念,在中国古代 文化中还有更为广泛的影响,这里举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两汉之交时的空想复古主义改革家、大野心家、短命新朝的皇帝王莽,是一个极信星占之学的人,对于 “斗为帝车,临制四向”的观念,尤为狂热入迷。他亲自铸造了一个北斗七星的模拟物,名之为“威斗”,出入时刻不离身旁。他希望这一人为制造的神秘崇拜物可 以帮助他在内外交困中克敌制胜。当他末日来临,讨伐他的军队已经攻入首都长安城,巷战正在进行,皇宫已经着火,他却既不指挥作战,又不安排逃亡,反而像巫 师术士一样,跑到尚未着火的未央宫中,作如下一番表演:
   时莽绀服,带玺韨,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案栻(即式盘,古代常用的星占仪器)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汉书·王莽传下》。
     西南的少数民族也多有拜北斗的传统。
     佛教大藏经中的密教部,也有「北斗七星念诵仪轨」、「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七曜攘灾决」、「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七星护摩法」、「梵天火罗九曜」以及「消灾吉祥咒」等等,都是与北斗七(或九,加左辅与右弼)星有关的佛法。
     那么,轩辕氏族与“胡人”有关吗?有什么历史证明呢?何谓“胡人”?事实就是“匈奴”。
    “匈奴” 是中国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带,游牧于大漠南北。相传匈奴人是夏人的后代。商代甲骨文称其为"鬼方",同代的诗集中又称其为 "熏粥、"猃狁",春秋战国时则称其为"戎"或"胡人"。匈奴之名始见于秦汉。
      《史记·匈奴传》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北北蛮。”服虔注曰“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荤粥又写作獯鬻、薰育。事实上无论是 “山戎”、“猃狁”、“荤粥”以及“薰育”,实际上都就是“轩辕”!而“猃狁”之名事实上还与古时所讲的“狻猊”(就是“狻麑”)相差不远,一眼就可以看 出都与动物有关。
    问题是,后人不可能相信他们竟然是“轩辕族”的后裔。因为一是,后人一直认为“轩辕黄帝”就是中原华夏之祖——与炎帝同父于“少典”的有熊氏姬姓黄帝,不知道“轩辕黄帝”事实上是“有熊氏姬姓黄帝”族的女婿,是因为帝子“浑沌”不才而“公孙轩辕”才德过人而践“黄帝”之位的,就象“帝尧”之传位于女婿“帝舜”一样!另外一个原因是古时有言“黄帝北逐獯鬻”(见《史记·五帝本纪》),是故焉有自驱本族的道理?不知此处的“黄帝”要么是误传,要么是指著名的“颛顼大帝”!
    历史似乎是有宿命的,“轩辕黄帝”本是有功与黄帝族的,但或许整体的“轩辕族”后人并不怎么突出,或许恃先祖有功于黄帝族而傲慢,才被颛顼大帝驱逐。但是从此以后,轩辕后人也就一直与华夏族形影不离,始终周旋、干扰在华夏族的周围,让华夏族不得不屡以“帝女”和亲,似乎是在续前缘,又在还宿债!
     历史上的匈奴最高统流者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并以其名为国号。匈奴语中的“撑犁”意为“天”,实际上同与“祁连”,为“颠”(也就是“天”)的缓音;而 “孤涂”意为“子”。实际上此名号“撑犁孤涂”是借自于与匈奴有密切交往的“狄”(就是蒙古),此是另外的话题。而“单于”意为“广大”,实际上“单于” 就是“轩辕”。 前面说过,古巴比伦之UR就是“酋耳”——狮,而Ur有“强大”、“伟大”(巴之乌尔城Ur即得名于此)之义。
     实际上,轩辕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庄子》曾经列举十二人古帝系统:容成、大庭、伯皇、中央、栗陆、骊畜、轩辕、赫胥、尊卢、祝融、伏羲、神农,所列 伏羲、神农远在轩辕之后,居古帝系之末,让后人迷惑。不知《庄子》所讲的古帝轩辕(由此说明,上古天下是一家!)实际上就是“公孙轩辕”之祖。在《山海 经·海外西经》即“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之言。因此可以肯定“轩辕黄帝”的祖地远在西亚或北非——拥有狮子的国度!或许后来以狮子为象征的巴比伦帝国就是他们的重新建立的国度。
    还有一点特殊的证明,就是我上面所讲的“头骨的奥秘”中,对应北斗七星的主要一块骨——蝶骨,看似是一整体,不知其中的“大翼”部分是膜内成骨,而其他部分都是软骨成骨!!
     所幸,轩辕族(匈奴)在公元1世纪后,分为南北两支,南匈奴人居内地,后来逐渐和汉民族融合。北匈奴在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大规模进击之下,兵败西遁。大约过 了近三百年,欧洲东部突然出现了一文强大的骑兵队伍,自称匈人。6世纪,匈人在匈牙利平原上建立了匈牙利国。他们应当就是北匈奴的后人,另外还有保加利 亚。而甘肃的裕固族据杜亚雄先生研究,应当是未怎么汉化的匈奴后裔。
    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已经说了,接下来就是看看我们“炎黄”——应当是“黄圭”(姬姓黄帝——北斗——雄黄——阳“土”;圭帝——南斗——雌黄——阴“土”而重为“圭”)子孙是什么反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