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已经证明贾宝玉来自于金镶玉之传国玉玺;这里又证明贾宝玉来自于传国玉玺,那么赤瑕宫神瑛侍者和传国玉玺的相同部分是什么呢?乃崩掉一角的传国玉玺。也就是说,宝玉即有病之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名传国玺,武
上面已经证明贾宝玉来自于“金镶玉”之传国玉玺;这里又证明贾宝玉来自于传国玉玺,那么“赤瑕宫神瑛侍者”和传国玉玺的相同部分是什么呢?乃崩掉一角的传国玉玺。也就是说,宝玉即“有病”之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名传国玺,武则天因“玺”与“死”谐音,改传国玺为传国宝,所以“宝”即“玺”。那么宝玉,“玺”之“玉”也,即传国玉玺的“玉”的部分,也就是“有病”之传国玉玺。(而宝钗,“玺”之“金”也,即传国玉玺的“金”的部分)
2、通灵宝玉,从传国玉玺上崩掉的“汉玉”也。
通灵宝玉来自于由“青埂顽石”变幻而来并“镌上数字”的“宝物”,即传国玉玺;宝玉既来自于传国玉玺,又来自于“金镶玉”之“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传世过程是:“传国玉玺”从秦朝传到西汉时还是完整的“玉玺”,但到了王莽篡汉时,“传国玉玺”被崩掉了一角,后王莽“以金镶之”。而到了今世的宝玉时,宝玉又是缺着一角的传国玉玺了。
那么,被王莽崩掉的那块“汉玉”,即“西汉之玉”,又到哪里去了呢?它不投胎转世吗?
我们来看《石头记》原文:“……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戌侧批: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
我们知道,宝玉所“衔”之玉就是通灵宝玉,而“青埂顽石”是“镌上数字”的“宝物”的前身,通灵宝玉就来自于“镌上数字”的“宝物”,即传国玉玺,那么通灵宝玉就是传国玉玺吗?非也。
宝玉是缺了角的传国玉玺,而宝玉又“衔”着通灵宝玉,如果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那么缺了角的传国玉玺“衔”着传国玉玺吗?显然不对,通灵宝玉显然是被王莽崩掉的那块“汉玉”的今生。
所谓“通灵宝玉”,“同另宝玉”也,与“另外的宝玉”相同。“宝玉”是缺了一角的传国玉玺,那么“另外的宝玉”是什么呢?乃被王莽从传国玉玺上崩掉的那块“汉玉”也。
所以,所谓宝玉的缺角,就是他的“嘴”!通灵宝玉就是宝玉缺角处的“玉角”。那么脂砚斋对宝玉“衔玉而生”所写下的批语:“青埂顽石已得下落”,显然并非是针对通灵宝玉而批,而是针对“衔玉而生”的宝玉而批,也就是说,所谓“青埂顽石”是“衔玉而生”的宝玉的前身,而并非只是通灵宝玉的前身。
这就是所谓“宝玉衔玉而生”的来历。
《石头记》第一回,“青埂顽石”听了一僧一道“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不觉打动凡心”,于是“口吐人言”,恳求僧道将其携带到红尘之中,“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后来更是“凡心已炽”,完全听不进僧道的劝告,“二仙知不可强制”,才将它变幻为“宝物”,并交割给了警幻仙姑。而通灵宝玉就来自于“宝物”。
说到“赤瑕宫神瑛侍者”时,作者写道:“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而宝玉就来自于“赤瑕宫神瑛侍者”。
上下文完全一致,这也是所谓“两呼两起”。通灵宝玉的前身“凡心已炽”,而“赤瑕宫神瑛侍者”则“凡心偶炽”,一起“下凡造历幻缘”,于是宝玉及其“缺角”通灵宝玉一起诞生了,也就是传国玉玺投胎转世了。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衔玉之宝玉”即传国玉玺。所以,所谓“宝玉”决不可能是“红学”所认定的“曹雪芹”,《石头记》也不可能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石头记》的第一主人公宝玉及其通灵宝玉即传国玉玺,而“玉玺”本就是“石头”,那么《石头记》就是“传国玉玺传”吗?欲知真相,请读《石头印红楼》。(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2月版)
原载:《博览群书》2009年9月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