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红楼梦"有点像圣经,作者或者说历史的设计借托此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大量的影射和暗指,绝不是此书的表面现象那样:完全是杜撰的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故事。历史以来人们认为"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曹雪芹的祖上曹家的江南织造府,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书中描写的荣宁二府的堂皇气派即使在曹家最兴盛的时候也不可能相比拟,这分明是借民间故事描写清宫秘史!曹雪芹因为其家族和雍正的特殊关系而使他对皇家发生的种种恩怨耳濡目染,他于是以雍正皇家故事为脉络,以圆明园为背景,加上他个人的种种际遇,将这些事情撺裰起来写成了"红楼梦"。正是因为此书暗示了大量的真实历史,且手段隐晦,因此才引发了百年的红楼梦研究考证解码的热潮,形成红学一派。
我一直认为书中的宝黛之恋暗指的是弘历和雍正妃之间的绯闻故事,就是因为后来雍正妃自杀这个变故,才直接导致了和绅的受宠。大家都知道和绅在乾隆朝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可以说满清从乾隆开始从极盛走向衰落,与和绅在朝廷中的作用是离不开的,他开创了一个贪盛极腐的时代。既然这样,这段历史的起始动因弘历和雍正妃失败的恋情在历史上可能不仅仅是北京民间流传的一段语焉不详的小故事,或者是旅行团导游即兴解说的一小段似是而非的皇家秘辛,而在历史上有着详尽而堂皇的记载。其在民间流传的广泛和喜闻乐见程度,也绝不应该亚于"吕四娘刺杀雍正"。
对这个故事的记载,可以说是贯穿了"红楼梦"全书的主要线索,那就是宝黛恋。故事的结果,黛玉怀着对宝玉辜负两人感情的无限怨恨含恨而死,其实对应的就是雍正妃对弘历满怀怨恨投水自尽的史实写照。至于乾隆跟和绅的同性恋,在书中通过宝玉和柳香莲或者和秦钟的关系也有所暗示,点明了宝玉(宝亲王弘历)不仅有喜欢往女孩子的脂粉堆里钻的风流浪荡性格,还颇好断袖的双性倾向。事实上乾隆不仅大明大放地宠爱和绅,他跟郎世宁之间的密切关系也颇令人生疑。世人皆知,意大利人谈起恋爱来是男女不分的,何况郎世宁还是一个终身未娶的教士,他是同性恋(或者说双性恋)的可能很大。我个人觉得乾隆和郎世宁之间也有同性恋关系,因为郎世宁今世就是个同性恋倾向为主的双性恋者。
三、雍正皇帝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之谜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9/22/content_8933677.htm
这太希奇了。曹雪芹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红楼梦》的作者。可是这竺香玉是谁呀?他们两个人为什么会合谋毒死雍正皇帝呢?
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都不是搞文史研究的。他们是从喜欢读《红楼梦》、抄录俞平伯辑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开始的。当她把《红楼梦》中的所有诗词歌赋全部背诵出来,当她把一部500多页的“脂批”,全部抄录到《红》书的相应位置上的时候,他们豁然开朗了。从“脂批”的暗示中,他们读出了小说背后隐藏着的历史,确切的说,是清宫秘史!
他们从书中解析出:林黛玉的真名叫竺香玉,而金陵十二钗其实全部是竺香玉的分身,换言之,竺香玉一人就是全部的十二钗;竺香玉本来是曹雪芹的恋人,后来进入宫中成了雍正皇帝的后妃。
再后来,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皇帝毒死。
我根据霍国玲、霍纪平两人提供的线索进一步考证,这个在乾隆早期人生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雍正妃虽然在史料上基本没有记载,但是却因成为"红楼梦"的主角林黛玉而被栩栩如生地记载下来。为什么曹雪芹要写这本书?因为他认识雍正妃"竺香玉"(这个名字应该是杜撰的,根据我的回溯雍正妃姓陈,被唤为梅妃),也就是说曹雪芹认识梅妃,可能和她还是故人。因为得知梅妃的惨死,加上自己家道中落,各种情怀使得他决定动笔将这段故事写进书中。
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使得大家会想起秦淮八艳这样的说法,这位身份不明史无详载的梅妃通过二位"脂批"的考证得到证实:雍正的确有一位没有历史记载的妃子(或者对于她的记载因为什么原因被抹掉了)。既然是曹雪芹故人,曹家是江南织造(金陵最有权势的望族),那么此妃必和金陵(南京)有关,这就是金陵十二钗的说法起源。"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是苏州人士,对应起来也说明雍正妃和苏州也有重要关系。林黛玉有忧郁症,仿佛病西施,这个性格描写也是对应雍正妃的,因为这个历史角色的忧郁症起源以久。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news/ausdaily/20090505/2021232318.html
在歷史資料中,所記載的雍正有名分的後、妃、嬪、貴人雖不多(只有9人)但在泰陵妃園寢中,竟有二十多個寶頂(墳墓),絶大多數都沒有名分。
至于说曹雪芹和竺香玉(梅妃)原来是情人,这一点除了"脂批考证"还看不出更多证据,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推测曹雪芹和梅妃关系不同一般。至于说他俩合谋暗杀雍正,不仅我前文考证雍正的确是死于吕四娘之手使得这个说法无稽,而且历史上也不可能。因为梅妃死于雍正被刺之前,当时乾隆还没有继位,还只是宝亲王。已经死去的梅妃当然不可能再回来和已经失宠于朝廷的曹雪芹毒杀雍正。如果曹雪芹参与毒杀雍正,乾隆也不可能让他继续活下去,甚至还帮他出书。
我觉得曹雪芹在书中扮演的就是开头的那个神神秘秘的甄士隐的角色,他并不是一般红学家认为的贾宝玉的原型,弘历才是宝玉的原型,曹雪芹熟悉的梅妃是林黛玉的原型。这样一来,弘历和雍正妃的故事通过宝黛恋,堂而皇之地流传世间数百年为世人津津乐道却不为人知。
转贴:
统计学家破译曹雪芹“密电码”:书中痛骂雍正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鸿志,主要从事数理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红学”爱好者,多年来他把所学活学活用到《红楼梦》研究中。前日,他做客河海大学,对《红楼梦》展开数学与统计学思索,揭开曹雪芹在书中痛骂雍正的玄机,“奇谈怪论”引发关注。
安鸿志通过数学上的“区间套定理”论证出,曹雪芹在书中藏有暗喜雍正归天的内容。他列出一组时间,“37回"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8月20日起身"就有古怪!按惯例写"这日"即可,但如此写明,便于读者推算下面的日期。接下来,从21日起诗社、23日众人作《菊花诗》及《螃蟹咏》诗,直到25日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而这一天,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大吉。这其中相隔几万字,但作者将时间安排得一丝不乱”。
关键在于8月23日凌晨正是雍正归天之时,而当日薛宝钗的“螃蟹咏”在诗会上夺魁,对于其中一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众口叫绝,连呼痛快,只是感叹讽刺世人未免太毒!到底是巧合,还是当日雍正下令抄曹家,曹雪芹在此要为先祖出一口恶气?安鸿志算出作者故意这样安排的概率是99.72%,而巧合概率只有0.28%,因此,尽管曹雪芹对于大家的臆测早有防备,有言在先“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也不能洗脱暗喜雍正归天,泄私愤的嫌疑。如此费尽心机地骂当朝皇帝乾隆的老爸,曹雪芹不像他自嘲的那样“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而是孝顺堪称第一!
此外,安鸿志还讲述了统计学中的编码方法在红学中的启发。秦可卿发丧之时,列入吊唁名单的六公孙子,再加上宁荣二家名讳,竟暗含十二支,其中蕴含谜团重重被誉为“红楼”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安鸿志将子丑寅卯等十二支与八公名字进行排列组合,欣慰得到了这样一句话“丑四子,谋龙位,舞淫身,犹猪狗”,认定曹雪芹在此大费周章,正是为了痛骂排行老四的雍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