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段关于北宋皇位归属之谜“烛影斧声”的说法,提到人们一直以来怀疑在宋太祖驾崩的那个夜里,发生了惊人恐怖的血案,赵匡胤被他的好兄弟赵光义以斧劈杀,进而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从赵光义继位后的种种可疑形迹来看,这桩没有人目睹的悬案应该是真的,因为按照西方人的说法是”The guilty one speaks the first。” 翻译成中文就是:有罪的人首先发言,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是“欲盖弥彰”,翻译成通俗的意思就是:越想遮盖真相,真相越彰显 - 因为犯事者心虚,自然试图遮盖。
从赵光义继位几年后挖空心思寻找他继位的合法性的行径来看,包括炮制“金匮之盟”,包括三次修改太祖起居录,给了世人一个深刻的印象:赵光义得位不正。这和雍正继位后面对人们暗地的指责,公开发行“大义觉迷录”为自己的十大罪状辩解,结果越描越黑,令本来还左右观望的群众坚信他篡了康熙的皇位是一个效果。
这篇文章提到了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经过种种思想斗争,终于决定将皇位还与太祖后代的情况。说这是因为赵构在梦中亲眼目睹了“烛影斧声”的情景,并得到赵匡胤托梦,要求他还位于自己后代,否则大宋国运难安。这个梦史籍上是有记载的,看来一切比戏剧还要有戏剧性。除了赵构因窥见真相而感到应该为祖宗补偿罪过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促使他这么做呢?有的,可以说,他的选择是他历史以来一贯的业力显现。
赵构前世是夏禹,他的名字得于在夏禹之后的一个转世赵高,也就是说赵构前世就是赵高。夏禹在世的时候除了治水大功令世人传颂之外,他当了王之后还有一件相当著名的故事,就是设计帮助自己的儿子夏启继位,推翻了原定将帝位禅让给伯益的议会决定。赵匡胤是夏启转世,而赵光义是伯益转世,赵构在赵匡胤和赵光义后代之间做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体现了夏禹在夏启和伯益之间做王位继承人的选择的前世业力。所以赵构选择还位于赵匡胤的后代是历史业力的必然!将这个业力来衡量当时的政治局势,金兀术是赵匡胤转世(也有人说金太宗完颜吴乞卖是赵匡胤转世),总之,金国当权派一方是赵匡胤转世,世人都传说北宋的靖康之耻事件是赵匡胤来找赵光义的后人讨前世血债的。金国犯宋,也是这种业力的体现。所以,赵匡胤托梦给赵构,实际上就是金兀术/金太宗托梦给赵构,或者说就是夏启的转世托梦给夏禹的转世。
这样,赵构在整个局势中立场偏向于金国,要跟之和谈,而不是血战到底,就是一个他个人业力,历史业力的必然结果。这和北宋能不能打赢金国,岳飞有没有能力捣毁黄龙府,是完全两码事情。岳飞在这个事情中所站的位置是站在赵光义的一边,因为他的忠君思想,也有野史说他其实是宋徽宗(宋钦宗?)的私生子,所以才一心想把被掳到北国的二帝弄回来。当然,岳飞本人本事很大,作战很猛也是事实。所以赵构和岳飞在历史的选择上发生了利益冲突,这个冲突当然还表现在如果二帝还朝,可能还威胁到赵构的皇位的可能性,但是其实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二帝早有书信表示只要赵构把他们弄回来,他们都退位当太上皇,不会跟赵构争位。事实上也差不多,二帝在金国被弄得奄奄一息,只求活命,即使回国也没有能力和精力治国了。
这时候影响赵构政治决定的主要因素应该就是他对赵匡胤托梦这个事情的担心,也就是历史良知对他的决定的影响,当然他之所以有这种良知为赵匡胤主持公道,也是他自身前世夏禹跟赵匡胤前世夏启深刻的因缘关系所决定的,当然也如赵匡胤在梦中说的,如果不还位于其后代,则大宋国运将无宁日,他会一直转世回来找赵光义的后人算账,跟北宋打个不停,所以赵构这时候考虑的除了个人利益,历史公正,还要考虑到国运的安宁长远。作为一个帝王,所要考虑的事情是要全面和长远的,不能感情用事,只图眼前之利。而岳飞缺乏长远政治眼光,凭个人义气(或者说是他个人业力的原因),站错了队伍,所以才会被赵构除掉。
因为岳飞不除,赵构给赵匡胤主持公道就主持不起来,因为岳飞要跟赵匡胤的转世金兀术一直血战下去。如果岳飞不强大,赵构也不用除他,而事实是岳飞很强大,又强大又不听话,这对赵构来说就非常难办,甚至危险。岳飞也从这一世的经历中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所以他在后来的转世中,即使自己很强大,但是在为臣这一方面,做得非常谨慎,懂得激流勇退,拿捏分寸,以免引起当权者对他功高震主的猜忌,所以保全了自身,得以善终。
历史以来,人们一直指责赵构是昏君,秦桧是奸臣,褒扬岳飞是忠臣,为岳飞喊冤,其实所站的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立场,既不客观,也不公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